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因素辨识 |
论文目录 | | 摘要 | 第1-6页 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 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 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 1.2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2-14页 | 1.2.1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2-13页 | 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 1.2.3 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 本章小结 | 第14-15页 |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20页 | 2.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风险研究 | 第15-17页 | 2.1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 2.1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 2.2 工程建设的社会稳定风险研究 | 第17-18页 | 2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7页 | 2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 2.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| 第18-19页 | 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社会稳定风险生成机理 | 第20-31页 | 3.1 风险的概念与特点 | 第20-22页 | 3.1.1 概念 | 第20-21页 | 3.1.2 特征 | 第21-22页 | 3.2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风险生成机理 | 第22-30页 | 3.2.1 利益相关者理论 | 第22-24页 | 3.2.2 利益相关者的划分 | 第24页 | 3.2.3 负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效应 | 第24-27页 | 3.2.4 风险发生条件 | 第27-28页 | 3.2.5 风险生成机理 | 第28-30页 |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 第四章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因素 | 第31-37页 | 4.1 内部管理因素 | 第31-32页 | 4.1.1 施工安全管理 | 第31页 | 4.1.2 民工工资拖欠 | 第31-32页 | 4.1.3 施工组织 | 第32页 | 4.1.4 风险管理意识 | 第32页 | 4.2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| 第32-34页 | 4.2.1 生态环境 | 第32-33页 | 4.2.2 经济环境 | 第33页 | 4.2.3 文化环境 | 第33-34页 | 4.2.4 社会安全影响 | 第34页 | 4.3 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 | 第34-35页 | 4.3.1 对外部环境的满意度 | 第35页 | 4.3.2 对征迁安置的满意度 | 第35页 | 4.3.3 公众参与 | 第35页 | 4.4 风险影响因素体系 | 第35-36页 |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 第五章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社会稳定风险影响因素辨识 | 第37-50页 | 5.1 因素辨识方法概述 | 第37-41页 | 5.1.1 专家法 | 第37-39页 | 5.1.2 分析法 | 第39-40页 | 5.1.3 其它方法 | 第40-41页 | 5.2 影响因素辨识模型的构建 | 第41-50页 | 5.2.1 影响因素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| 第41-43页 | 5.2.2 因素辨识模型的理论依据 | 第43-45页 | 5.2.3 因素辨识模型的思路与步骤 | 第45-50页 | 第六章 模型算例分析 | 第50-67页 | 6.1 可达矩阵的获取 | 第50-57页 | 6.2 因素混合权重的确定 | 第57-60页 | 6.2.1 建立系统的ANP网络结构 | 第57页 | 6.2.2 构造判断矩阵 | 第57页 | 6.2.3 因素混合权重的确定 | 第57-60页 | 6.3 因素辨识结果分析 | 第60-66页 | 6.3.1 DEMATEL-ISM的综合结果 | 第60-63页 | 6.3.2 因素权重的计算结果 | 第63-64页 | 6.3.3 因素辨识的结果分析 | 第64-66页 |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| 第67-70页 | 7.1 全文总结 | 第67-68页 | 7.2 研究展望 | 第68-70页 | 参考文献 | 第70-72页 | 附录A | 第72-74页 | 附录B MATLAB程序 | 第74-75页 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5-76页 | 致谢 | 第76页 |
|
|
|
| |